閑暇之時,想必你一定都會和孩子談到有關成績的話題。
然而同樣是面對孩子的成績,每個家長的做法卻不同。
三流家長只看成績,二流家長知道抓習慣,一 流家長能幫孩子成長。
三流家長看成績
這類父母一般有三種表現:
1. 打擊孩子自信心
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行,導致之后的自信心越來越差,好的學習狀態一定是充滿自信心的。家長這時候應該做的是給予鼓勵和信心。
2. 情感綁架
曾經我也聽到過這句話,聽到這句話的一感受就是“可是我又沒讓你為了我啊”。全為了孩子,這個責任太大了,孩子承擔不起它帶來的壓力。這樣的對話會引發爭論,也讓父母覺得孩子不懂感恩。
3. 拿孩子和“別人家的孩子”作比較
當我們拿別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時,常常是為了自己的面子。但,不是孩子考得好,家長就有面子,孩子考得不好,我想說家長的面子和孩子無關。不要因為自己給孩子不該有的壓力。
每個父母都是望子成龍,望女成鳳。但是一定要掌握教育方法,不能把成績當作唯一指標。
二流的父母會抓孩子的學習習慣
常言道,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”,二流的父母懂得抓孩子的學習習慣:
1.自學預習、專心上課的習慣
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。提前預習教材,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不懂的部分。集中精神,專心聽老師講課,認真聽同學發言,抓住重點、難點、疑點聽,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。
2.認真觀察,積極思考的習慣
要善于提出問題,要積極思考在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,積極思考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。對書本知識不可以全信,而應該批判地吸收。
3.善于提問、切磋琢磨的習慣
積極提出問題,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,問同學,問家長。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,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,展開討論。
4.獨立作業的習慣
做作業的同時也是一種學習和積累的過程。中學的作業一般包括兩大部分,一是書面的,二是看書思考或實踐操作的。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,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。
5.仔細審題、練后反思、復習歸納的習慣
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。要學會抓字眼,抓關鍵詞,正確理解內容。注意練后反思、復習歸納,復習必須及時,否則超過了人的記憶極限點再去復習,將要多花幾倍的時間,效果也不好。
6.整理錯題集的習慣
平時要把有什么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隨手拿張紙記下,經??纯?,看會了、記住了才扔掉。
有人說,從小養成良好習慣,優良素質便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。抓好習慣,再談成績。這些習慣,家長幫助孩子完成,對孩子以后有莫大的幫助。
一 流的家長幫助孩子共同成長
一 流的家長擁有三種“心”:
“榮辱不驚”的平常心:自家的孩子自家愛,把成績高低看淡一些,把對孩子的愛看重一些,眼光長遠一些,就是平常心。
如果孩子考得好了,父母積極鼓勵,幫助孩子繼續努力。
如果孩子考得不理想,父母及時幫助孩子發現問題,解決問題。
“誨人不倦”耐心:學會管理孩子,去理解寬容,并且學會蹲下來,平等尊重地對待孩子,而不是去管住孩子。
“胸有成竹”的信心:信心支撐學生渡過一道一道難關;同理,信心也支撐家長面對孩子成績的一道一道難題。
家長能幫助孩子做好以下四點:
1、分析卷子:找到失誤的地方和原因,發現知識薄弱點。
2、查漏補缺:發現知識薄弱點,重點突破知識漏洞。
3、整理錯題:把錯題整理到錯題本上,解決后能夠舉一反三。
4、反思總結:反思學習習慣,總結考試的經驗教訓。